新闻中心
讲好恒堃故事 彰显品牌价值
首页 / 新闻中心 / 行业资讯
烟台“十四五”规划编制已完成,快来看看哪些片区能级将提升
发布时间:2021-11-09
  |  
阅读量:
字号:
A+ A- A

 烟台市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“十四五”规划编制已完成,快来看看哪些片区能级将提升

近日,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示显示,《烟台市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“十四五”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编制工作已完成并经市政府研究同意,现依法予以公布。

一、规划范围和期限

规划范围:烟台市辖区范围。

规划期限:2021—2025年。

二、规划目标

“十四五”时期,全市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将统筹机遇与挑战,坚持“规划引领、系统治理、底线思维、人民至上、绿色发展、改革创新”的基本原则,实现“空间有序、修复有效、利用有度、治理有力”的四有目标。

三、“十四五”重要领域工作

(一)构筑国土空间新格局,助推现代化建设迈向新台阶

1.优化市域国土空间格局。全面落实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的总体要求,实施“空间战略、产业战略和生态战略”三方面发展战略,构筑“一主一副、双向互济,一带两轴,海陆统筹,一片多极、生态保育”的市域国土空间新格局。

二、规划目标

“十四五”时期,全市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将统筹机遇与挑战,坚持“规划引领、系统治理、底线思维、人民至上、绿色发展、改革创新”的基本原则,实现“空间有序、修复有效、利用有度、治理有力”的四有目标。

三、“十四五”重要领域工作

(一)构筑国土空间新格局,助推现代化建设迈向新台阶

1.优化市域国土空间格局。全面落实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的总体要求,实施“空间战略、产业战略和生态战略”三方面发展战略,构筑“一主一副、双向互济,一带两轴,海陆统筹,一片多极、生态保育”的市域国土空间新格局。

一核突破的目标是:将芝罘区建设成为“最现代”“最生态”“最便利”的核心城区。

在突破布局上,芝罘区未来3年的主攻方向是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。城市更新方面,芝罘区上世纪70年代、80年代、90年代的老旧小区,是城市更新主攻点。产业升级方面,依托城市更新,结合海上世界、芝罘仙境、夹河景观带、幸福新城等项目的建设机遇,聚力植入和打造信息技术、智能制造、商贸金融、文化旅游等现代新兴产业,推动产城融合,激发内生动力,形成“突破芝罘,引领全城”的格局。

全面突破芝罘区,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。实施旧改攻坚行动,改造老旧片区,修缮老旧小区,完成已启动城郊居民区改造任务;实施园区“腾笼换鸟”攻坚行动,分类实施关停并转,腾退低效片区、盘活土地资源;实施产城融合攻坚行动,大力发展金融商贸、文化旅游、都市产业,壮大楼宇、总部、社区经济等新业态,建设消费中心、金融中心;实施功能品质提升攻坚行动,完善服务配套,保护文化遗产,精细管理城市,打造城市客厅。

两带提升:两带为轴、“幸福”为纽,缝合城市、连通山海

以滨海黄金旅游带和夹河生态景观带为主体,以规划为引领、以发展为内核,以保护为前提、以生态为底色,拉开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建设总框架。两带为轴、“幸福”为纽,缝合城市、连通山海,营造“北望仙境飘渺,回眸人间繁华”的城市意境,构建“拥湾携水,玉带连珠”的空间新格局。

滨海黄金旅游带:烟台依海而建,是带状城市成因。海岸地质景观优美丰富,湾、岛、山、岬、河一应俱全。突出“岛保护、岸治理、湾清洁、线靓丽”主题,锚定关键节点、整合优质资源,强化养马岛生态保护提升,持续推动蓬长一体化发展,打造海洋经济大市建设的样板工程。

夹河生态景观带:夹河是烟台的母亲河,上游接门楼水库和老岚水库两大水源地,位于市区10条主要河流的中心。依托内外夹河50余公里蜿蜒水脉,按照“统筹规划、分区实施、有序推进”的思路,全面落实水资源保障和水源地保护要求,将夹河由区域分界线建设成融合区域发展、丰富城市形态、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关键廊道。最终将内外夹河50余公里水脉建设成水清滩美岸绿、服务设施齐全、空间形态优美的城市新空间。

三环支撑:破解带状城市交通困境

通过地下轨道交通环线、地上快速路环线、空中山海步道环线建设,落实“三环筑基”战略,建立“上下分离、快慢分离”的三环立体交通系统。

地上快速路环线,规划建设71公里的“一环、两纵”中心城区快速路系统,“一环”指沈海高速—红旗路—塔山北路—山海路—荣乌高速围合形成的快速路环线,“两纵”指南北向的德润快速路和奇泉快速路。空中山海步道环线,按照“总体规划、示范先行、分期推进”思路,在中央山体步道及滨海亲海岸线步道总体设计基础上,以山体公园步道、城区慢行步道、滨海休闲步道为主要形式,打造以岱王山为起点,向北经开花石、东延至海韵广场,沿滨海岸线蜿蜒向南至黄海游乐城,再向西回绕岱王山,总长度约20公里的山海休闲步道环线示范段。地下轨道交通环线,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报批、工程勘察设计等工作,全面做好前期准备,适时启动建设,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土地利用开发。

三港协同:构建便捷高效对外交通系统

以空港(蓬莱国际机场)、海港(蓬莱东港)、陆港(高铁烟台南站)三大枢纽建设为契机,构建便捷高效对外交通系统,深化“以港兴城”战略,配套建设特色产业园区,培育高、精、尖优势产业,打造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区,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,打造东北亚综合交通节点城市和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支点城市。

空港区域,对标国内外一流航空港区,高起点、高标准规划建设148.7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,结合综合保税区东区西迁重点建设6.2平方公里核心区,聚力发展战略核心型航空、临空指向型科创、国际开放型服务三大产业。海港区域,加快港口总体规划调整,优化全市港口功能布局,完善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。加快蓬莱东港区综合性深水大港建设,承接芝罘湾港区客滚和集装箱业务功能转移。烟台港西港区完成原油码头二期、原油管道复线工程建设,承接芝罘湾港区大宗散货业务迁入。结合未来跨海通道建设,规划布局48平方公里综合性港铁物流集散区,整合港口资源,做强港口经济。陆港区域,启动建设南站枢纽站房和站前广场,以6平方公里起步区为核心建设现代化高铁中央商务区。

五城驱动:打造一核引领、组团崛起的中心城区发展格局

以芝罘幸福新城、开发区八角湾新城、牟平新城、福山夹河新城、蓬莱新城5个区位优势明显、发展基础较好的新城起步区建设为着力点,培育形成“市级统筹、各区联动,上下一体、蓝图共绘”的发展新格局。五城横跨中心城区,布局均衡,是新旧动能转换、提升城市活力的主战场。

芝罘幸福新城,规划面积58.3平方公里,重点突破9平方公里起步区,培育发展商业商务、都市工业、生态旅游、现代物流等产业,打造“山水相依、产城融合”的生态智慧新城。开发区八角湾新城,规划面积14.2平方公里,重点布局中央商务区、科技创新区、会展文旅区“三大板块”,打造“创新之区、人才之城、会展之滨、活力之湾”。牟平新城,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,重点突破9.5平方公里核心区,借助现有院校、药企技术研发和产业支撑优势,加快新药研发上市,建设生命科学创新引领区。福山夹河新城,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,重点突破3平方公里起步区,大力发展文化创意、休闲旅游、医养健康、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,打造文旅之城、活力之城、生态之城;同时强化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孵化,与“智造芯城”新能源生产基地一体联动,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。蓬莱新城,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,重点突破10平方公里起步区,着力发展“四新”经济,承接绿色新材料产业转移,打造烟台西部城区重要增长极。

2.提高城乡综合支撑能力。指导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,推进公共服务设施、重要交通工程、枢纽工程、水利工程、能源设施等建设,全面提升城乡服务效能。

3.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。发挥规划导控作用,强化上下结合的反馈机制,逐级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管控要求,推进县、镇、村一体化发展。

(四)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,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

1.深入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。加强闲置低效用地数据摸底调查与建库,创新土地交易模式,整合“云供地”平台;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,加快重大片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;有序盘活农村闲散用地;探索推进地下空间立体开发。

2.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。做好矿产资源的选、采、用、管工作,建成黄金、非金属矿产精深加工与高效利用基地;持证矿山全部按照标准编制完成绿色矿山方案;完成全市第四轮矿产资源、地热资源、砂石资源规划,力争找矿成果取得新突破。

3.提升林业资源功能品质。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布局,继续推进干杂果经济林发展;创建山东省十佳观光果园;发掘乡土树种、珍稀濒危树种、引进树种和已保存树种种质资源的经济、生态价值。

4.推进海洋资源高效利用。统筹谋划陆域空间、海洋空间利用和海岸带经济布局;全面清理生态红线内的非法围填海及其他工程建设项目;有序发展海洋牧场、生态旅游等海洋新兴业态;因地制宜实施“海上调水”工程即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工程。

5.强化地质调查和矿产勘察。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和地质勘查规划;开展城市地质环境、空间等多要素城市综合地质调查;提升绿色勘察水平,发挥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勘查作用。

(五)提升自然资源治理效能,夯实生态文明建设新支撑

1.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。健全“三级三类”国土空间规划的审批、监督、政策和技术体系,完成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,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,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及配套政策。

2.健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机制。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划,创新矿山治理模式,构建森林(湿地)资源培育保护责任机制,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,推行“田长制”,推进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与修复。

3.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。开展“标准地”制度改革,完善集体林权制度,推进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建设,完善自然资源保护共同责任机制,建立全市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体系,健全自然保护地内自然资源资产特许经营权制度。

4.加强自然资源执法监察。探索建立自然资源法治审查(审核)系统;做好土地卫片违法问题整改工作。

5.加快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。加强建设自然灾害调查评价、监测预警、综合防治和应急处置体系,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。

6.加强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。完善基础测绘资源体系,构建现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,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。

7.强化数字赋能与科技支撑。建立自然资源监管全业务全流程信息化体系,全力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。

8.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。加强党组(党委)自身建设,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,培养打造一支纪律严明、作风过硬、业务精通、干事创业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干部队伍。